作家佳作

为土地与农民立传——读苗秀侠长篇小说《农民的眼睛》

时间:2016/12/12

    苗秀侠是安徽一个很有风格的女作家,她的文字,正如她的性格一样,看似大大咧咧的背后是一颗热烈而又敏感的灵魂。多年以来,她以带有鲜明皖北地域特色的语言,执着地为我们传递着那片古老的日趋破败的土地上的人们的喜怒哀乐生死疲劳。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苗秀侠就是皖北大地尤其是皖北大地上农民的文学代言人。
    长篇小说《农民的眼睛》,是她又一部关注土地与乡村的长篇力作,小说以一位年近六十的乡村医生农民(姓农名民)的眼睛,带领我们走进日益粗粝但也不乏丝丝温情的皖北乡村生活的真实现场,讲述了皖北土地上一个叫大农庄的村庄近半个世纪的变迁史。
    大农庄没啥传奇人物,但在作者笔下,大农庄上的手艺人和出门人却一个个鲜活生动,呼之欲出。木匠、弹匠、瓦匠、石匠、剃头匠、骟匠、蔑匠,他们的前世今生和拿手好戏,作者无不刻画入微。骟匠农家乐得意地提着用麻叶包着的骚虎羊的大蛋子,这就是他的报酬;唱大鼓的农点子,是个麻脸,在外游走几年,哄回来一个漂亮的外地媳妇……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为我们认真描绘了他们的生命历程和曾经的生活场景,而这些曾经无处不在的平凡的乡村手艺人正一天天地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有的或许再也不会出现,苗秀侠的这些文字也就成了他们留存于世的“列传”。
    在苗秀侠的笔下,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皖北乡村里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以及那些如土地一样质朴却被世人有意无意遗忘的艰难生存的老农民。推磨,锻磨;用荆条编筐,扎条帚,编席子打箔;在厚厚的毛选书里夹上各种各样的花样和鞋样;织白老布染老蓝布,纺线,染线,经布,织布,开始制作格子呢……这些艰难岁月的生活细节如今只留存在人们乡村记忆的最深处。记录这些真实的生存图景,当然不是为了曝露当年的穷困褒扬今日的温饱,于我们今天这些渐渐远离乡村的现代人而言,这一种陌生的却又是沉淀在骨子里的乡村记忆,正是对一种祖祖辈辈曾经的生存样式的图像化保存和牧歌式缅怀。
    在《农民的眼睛》中,苗秀侠不只是以温馨的笔触带领我们缅怀了皖北大地上一个村庄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变迁史,更是以苍凉直白的文字直面当下乡村生活的真实现状,揭示、质问并反思乡村文明日渐衰败消亡的症结所在,传达着作者对乡村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深沉热爱,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日渐粗粝化和乡村文明裂变的沉重忧思。
    当下乡村一个最大表征是空,大农庄也不例外。近两千人口的大庄,真正的常住人口却只有二三百人,只有过年的那几日才能热闹起来。人都没有了,乡村文明又怎么可能不日渐衰败呢? 其实,乡村文明的破败缘由远不只如此,苗秀侠在《农民的眼睛》的后半部分有着更大胆更深入的揭示。当农伟这个大农庄出来的老板,把自己患上不治之症的老娘农大花送回村里养病时,我们一开始还是有一点点被他的孝心感动的。但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们渐渐发现,真相远不是这么简单。农伟来势汹汹的各种孝顺“秀”其实只是为了炫耀自己的财富的无所不能,但却深深玷污了原本淳朴善良的民风,乡村文明的淳朴深厚在金钱的强大魅力攻势下瞬间土崩瓦解。不仅如此,资本还和乡村的基层权利甚至邪恶势力联手,变本加厉地剥削压榨农民侵蚀乡村文明最后的净土。农伟的娘风光大葬之后,农伟这个老板并没有离开大农庄,他联合村长扑棱和流氓恶棍农小林,竟然在村里也搞起房地产开发来,甚至还开办了有伤风化的所谓的田田会所,传播黄赌毒文化。在苗秀侠嫉恶如仇直白而又热烈的笔下,我们得以清楚地窥见现代资本与乡村基层权力包括黑恶势力的媾和及其对乡村文明的致命破坏。小说的最后,作者把乡村的希望寄托在农民的儿子、大学生村官丁一和他带来的新农村的好政策上,大农庄的故事从而有了一个温馨美好的大团圆的结局和未来。我们当然理解这种写法的不得已,从而更加明白解决中国农村和农民问题的任重道远,以及乡村文明日渐走向衰败甚至消亡的真实缘由和解决之道的复杂繁难与不可言说。
    阅读《农民的眼睛》,苗秀侠独有的带着强烈皖北地域特色的表述风格扑面而来。这种质朴热烈的皖北风格是苗秀侠文字里以一贯之的,在这部小说中更多了一些沉着和韵致。小说中,皖北人的对话,皖北人的种种日常生活的细节,甚至皖北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习惯,苗秀侠都以传神之笔为我们刻画得栩栩如生纤毫毕现。我敢肯定,那些在外的皖北人或者有过皖北生活经历的人,读着苗秀侠的这些文字都会甘之如饴,牵动起内心无数的记忆和无处言说的乡愁。
    苗秀侠对农村和农民的关注没有停止。2016年,苗秀侠的新作《皖北大地》即将面世,为“农民三部曲”(《农民工》《农民的眼睛》《皖北大地》)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部32万字的著作,依旧以皖北农村为背景,是苗秀侠在宿州挂职一年的成果,其中辛苦外人无法想象。我们相信这部作品的问世必将为她的农民“列传”再添精彩的篇章。

(文:范倩倩)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