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挚的歌者——读《卞国福抒情诗选》
唐先田
卞国福先生长期在党政机关做领导工作,换了好几个单位,所到之处,口碑都很好,称赞他两袖清风,是个清廉的公务员。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初级阶段,一个领导干部,几十年来不为所惑、不易其志,有清廉之誉,的确难能可贵。我对卞国福先生的人格精神很尊敬。
卞国福先生在学生时代就写诗,直至现在退休,从不间断,也是几十年来不易其志,以勤奋而求颖悟,硕果累累,诗集出了好几本,虽然纯属业余创作,但他却是一个将诗歌视为生命的组成部分的诚挚诗人,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歌者。我对卞国福先生的文学精神也很尊敬。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人而出任行政长官者不乏其例,柳宗元、欧阳修、苏东坡即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不仅文学造诣高、诗写得好,政务也很出色,尤其遵崇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理念,体现了他们崇高的文学境界和人本精神。我想,卞国福先生的为人与为诗,是继承了这一优秀传统的。
卞国福先生写诗起步很早,在早年间曾得到过冯至、何其芳、卞之琳、戈宝权、邹荻帆这些中国当代大诗人兼评论家、翻译家的指点和教诲。六十年代初,在中国农村普遍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这是和后来的文化大革命相联系的破坏性很大的政治运动,安徽的寿县是全国的试点县之一,一个小村子(生产队)要进驻好几个工作队员,人手不够,即让北京中直单位的干部和安徽的大专院校学生一齐上阵,冯、何、卞、戈、邹等诗界精英即是在这种情势下,奉命下派寿县的,大学毕业不久的卞国福也是在这种情势下,和他们分在一起的。这些大诗人,早已成为年轻的卞国福心中的偶像,能和他们在一起,可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卞国福当然不会放过,白天很忙碌,晚上便在昏暗的油灯下,拿出他的诗稿向这些尊敬的前辈请教,这些前辈见这个年轻人爱诗入迷,也便悉心指点传授,逐字逐句地为他点评修改诗稿,还推荐他的诗作到北京的一些大报刊发表,几个月下来,政治运动对中国的经济社会虽然破坏很大,但对卞国福来说,却大有收获,诗艺大进,终生受益,几十年过去了,冯、何、卞、戈、邹等前辈诗人也早已作古,但卞国福先生谈起这段经历,总是感慨万千,他是将这段经历视为他人生中的宝贵财富、视为他诗歌创作中的宝贵动力的。
卞国福先生的诗,无论长歌或是短调,都是质朴的、诚挚的、出自胸臆的,平实而有哲理,欢快而有情趣,他绝不矫揉造作,绝不无病呻吟,也绝不让人读不懂,他歌颂祖国、歌颂人民、歌颂大自然,对未来充满着乐观积极的向往,他将秋天的硕果称为“春天的序言”,这个美妙的说法,对于思维的迷茫是多么美好的破解,对于未来缺乏信心者,又是多么有力的鼓励啊!祖国和首都北京,是卞国福先生诗歌绵绵不断的主题,但他也和黄莺一起歌唱,和榴花一起张开笑脸,和江南雨一样起舞,和明月一样向往玉洁冰清,农村的小树、绿草,家乡的小河、大山,美丽的晨曦,都进入了他的诗中,他还和红烛一起流泪、一起燃烧自己。然而,卞国福先生却绝不是在那里吟风弄月,他有他的人生标尺,请看那首《得罪什么人》吧:“干事情/必然得罪人/得罪人/正是为了干事情/掉了乌纱帽/不怕得罪人/暂时被误解/仍要得罪人”,为什么会得罪人:“只有一个标准——是对人民负责”,我想这可视作卞国福先生的人生宣言,也可视为他的行为准则,他有清廉之誉,是和这钢铁一般的宣言与准则联系在一起的,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真正的以诗言志的诗人。《冬青树的怀念》,想来是国福先生的自况之作,其中有一句:“我想/春光明媚/开花未必都能结果”,因为还要看能否顶得住夏天烈日的暴晒和冬天冰雪的侵袭,只有闯过了这些险关峻隘,才能说经得住考验,才能有丰收的喜悦,作为一个职业的党政干部和一个诚挚的诗人,卞国福先生的这首诗是掷地有声的,和他的人生道路也是十分吻合的,同时也是十分值得那些在“春光明媚”中得意忘形者去深深地思考的。
卞国福先生告诉我,他的诗作都是在每天晚上十点半钟之后,构思写作而完成的,因为白天公务忙不完,有的还要带回家来忙,比如阅读处理人民来信,修改审批机关公文等,因此他是一个十分辛苦的诗人,“为伊消得人憔悴”,卞国福先生却乐此不疲、乐在其中,他经受了许多的考验,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他将他即将出版的抒情诗选集书稿送给我看,并要我写几句话,学习诵读之余,写下了以上感言,和国福先生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