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由中国文联、中国剧协主办的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在杭州开幕。期间,经中国剧协遴选,由安徽省文联、安徽省剧协组织申报,安徽演艺集团出品,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精心创排的大型原创黄梅戏《百鸟朝凤》亮相本届戏剧节,于9月7日晚在浙江杭州东坡大剧院精彩上演,并荣获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荣誉称号。
黄梅戏《百鸟朝凤》改编自肖江虹同名小说,以传声、传班、传宝为叙事主线,表现了焦三爷和周天鸣两代唢呐班主以及他们身边的一群唢呐艺人在20世纪80年代的困境和坚守。剧目采用唢呐绝技与黄梅戏融合的创新形式,反映时代变迁下非遗文化的生存命题,曾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2022年安徽省重点文艺项目,并荣获安徽省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为备战本届戏剧节,省剧协联合省黄梅戏剧院组织主创团队对剧目进行全面优化提升,经演员、乐队多轮排练打磨,力求以最佳状态呈现给现场观众。演出由一级演员王成、周珊领衔主演,一级演员袁伟、程小君,优秀青年演员范璇璇等联合出演。
剧中传承唢呐的精神,恰是省黄梅戏剧院多年来坚守艺术初心的写照。省黄梅戏剧院副院长、焦三爷的饰演者王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种‘演绎’与‘传承’的双重身份,让我更加明白,每一位文艺工作者都肩负着让传统艺术在当代焕发新生的责任,而这正是焦三爷所代表的匠人精神在新时代的延续与回响。”周天鸣的扮演者周珊则表示,每次演出都是把剧中的唢呐艺人与自己追寻戏曲的道路深深地刻画在一起。
激昂的旋律与演员饱含情感的表演交织,让观众们沉醉其中,产生巨大的情感共鸣,现场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演出结束后,杭州本地观众李女士难掩激动:“第一次在现场感受到黄梅戏与唢呐的碰撞,非常震撼,我们永远要对传统文化保持敬畏之心。”来自安徽的戏迷张先生特意驱车赴杭观演,他表示:“剧院把家乡的非遗艺术带到全国舞台,还做得这么精彩,作为安徽人特别自豪。”
中国戏剧节始创于1988年,每两年举办一届,是我国戏剧艺术领域最高规格、最高水平的活动,对于推动我国戏剧事业的繁荣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于9月5日至25日在杭州举行,本届盛会以“潮起钱塘 戏韵流芳”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2部优秀剧目,涵盖20余个戏曲剧种及多元戏剧艺术形式,以多样化的故事题材、丰富的呈现形式、鲜明的时代精神,全面展现了近年来我国戏剧艺术创作的优秀成果。
来源:安徽省戏剧家协会、安徽演艺集团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