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由天津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名家:黄书元》正式出版,画集收录了黄书元先生一百四十余幅作品。著名美学家郭因在欣赏了黄书元的作品后评价:我们觉得我们是在面对一个积满了流水一旦开闸排放的水库,是在面对一座沉寂多年突然喷发的火山。
黄书元,安徽宣城人,现为安徽省文史馆馆员,安徽省中国画学会顾问,安徽省美协会员,宣城市美术家协会顾问。
先生常说:“人一辈子只能干好一件事,我也只干了画画这么一件事。”身居江南小城的黄书元先生,数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小写意花鸟画的研究和创作,他的两位老师,一位黄叶村先生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其过人的传统功力与黄秋园、陈子庄一夜之间名震京师画坛。另一位张正吟先生乃上世纪三十年代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徐悲鸿、吕凤子先生的高足。在黄叶村、张正吟两位先生的悉心指导下,黄书元对传统表现的继承就显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再加上小城美术新思潮的相对闭塞,使其几十年来对传统的挖掘矢志不渝,进而呈现出一种继承传统、依靠生活、面向未来的稳步格局。
中国画在创新与发展的进程中,对传统的继承与批评一直成为争议的焦点。急于求新求异者,往往在高悬革新的旗帜下,将中国画的发展嬗变为个性的张扬与表现技法的异化。虽然脱离了古人,却也丢失了根基。先生的花鸟画继承了宋元以来写意花鸟画重笔法、求意趣的特色,至明清而入现代,尤受海上画派任伯年影响,作为同属于民间画家的基点,在艺术主张上他便不谋而合地吸收了任氏重传统、重意蕴、源于生活,源于普通大众的雅俗共赏的格调来。
对大自然的花鸟飞禽,他的画笔几乎无所不涉,对于笔墨的探索几乎贯穿于艺术创作的全过程。先生擅于用线,即便在一幅作品中线的变化也能呈现出因物而异的状态来,这样的线条不是在画而是心手合一的书写,或飘逸、或沉着、或生拙、或老辣,或长或短、或徐或疾,他的作品就在这千变万化线的交响中,架构起表现的基本笔墨元素,宣泄着画家丰富的情感、意趣和才华。他还长于用色,画中的色彩一如多变的万花筒,在他手中变幻,点染之间大自然微妙而灵动的瞬间凝固了。他笔下的世界,花香郁郁、清风拂拂,他把四季的风晴雨露悉数挥洒在纵情的水色之间。除此他还长于造形,他认为写意花鸟画应以造形为基础,以形写神,求得形神的呼应与统一。
他常常谓我:“学画要取人之长,所谓集大成者终成大器。”他的作品吸取了任伯年的色彩,张书旗的造形,潘天寿的用笔,岭南派的背景渲染。难得的是他能将各种风格熔为一炉,巧妙地吸收,形成了自己的“水墨变幻、笔力雄奇、造形生动、用色淡雅、雅中寻趣”的艺术特色。他直言:“学习就像进补,最重要的是消化和吸收,许多画家像一个模仿秀,学哪家似哪家,最后就像一张张名家画谱的罗列,食古不化,唯独没有自己。”
先生的花鸟画在“飞鸟的动态、画面的构图、背景的渲染”上下过大功夫,他的超人之处也在于此。在他的笔下,飞鸟动静如生,或倚或立,如闻有声,仿佛定格的快门。我看过他成千上万的作品,将笔墨的提炼发挥到极致,那些忽上忽下,飞动跳跃的禽鸟,呼之欲飞又神情毕现,他的鸟动态自如、神态多变。大幅巨制中数十只飞鸟,竟然可以表现出绝不雷同的动态和神情,他的花鸟画作品也因此有一种鲜活的生机与变幻的活力。那些飞鸟千变万化的动态是先生在长久的实践和观察中感悟出来的规律中的变化,也是他在花鸟画领域天赋的独特表达。他还感悟出以人的情感去表现自然的一草一木,于是花鸟草虫升华为作者理想精神家园的有机整体,在作品《初雪融融》《荷塘月色》中,我们分明感受到那一对恩爱的山鸡、相恋的鸳鸯背后蕴藏着对生活艰辛和人与人之间高尚情感的感悟,在这样的画作前便会生发出更多人生的回忆与感慨。
他对构图的推敲近乎苛刻,力求完美,他曾长时间研究任伯年画面的均衡和潘天寿构图的奇险,作品愈到老境画面越简,力求精益求精。大到一石一树、小到一枝一叶的布局长短他都悉心锤炼,偶有不如意的部分,便会毫不留情地裁去,真可谓苦心经营!
先生的很多作品在背景的渲染上不惜余力,在《万户金钟》《秋实》《听雨》《南湖落雁》等一大批作品中,他将江南的山水风物,花香鸟语悉收笔端,以深切的感受与敏锐的视角和细腻的背景渲染把江南的氤氲缱绻表现得淋漓尽致。他最爱江南的荷花,经常在池边观察不同季节里的荷花、荷叶和芦草的生长状态,他画中初夏的荷花,清水盈盈中新叶初卷;盛夏之荷,绿意充盈如雾如纱;他画初秋的荷花,横笔纵抹、枝干欤斜、若高山流水砰然间戛然而止,笔意挥洒间尽显秋高明净。他笔下的花鸟世界千变万化,春露之迷离、夏雨之润泽、秋风之旷达、冬雪之沉着,他像一位来自民间的歌手,纵情歌唱这平生热爱的生于斯、长于斯的江南。即便是万木凋零的季节,也被他表现出在艰难困苦中积极进取的精神,一扫古人萧索荒寒的冷落格调,他的作品也因此显示出健康昂然的气魄来。
黄书元先生的作品给我们的启示,不仅在于他提供了在传统滋养下,中国画体现出的强劲生机,更体现了中国画的发展,应更多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真正领悟到传统与生活的恒久活力。
黄书元,1943年6月生于宁国市港口镇,祖籍安徽巢县,宣城市人,现为安徽省文史馆馆员,安徽省中国画学会顾问,安徽省美协会员,宣城市美协顾问,原宣城市政协第一届、第二届常委、宣城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黄书元早年师从已故著名画家黄叶村、张正吟先生,深得名师神韵,创作中大胆取舍,兼收并蓄,形成重骨力、讲神韵、求新意的艺术风格,逐渐形成自己“小写意,大气魄”的新境界,通过对生活的独特观察,着力描写动情之处,营造诗情之境,取得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源与传统,突破传统的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