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军在线

皖军在线

亚洲书法印象

时间:2010/12/27

陈  智

    有好都能累此生,信哉斯言!与亚洲兄相识相交几近二十年,我觉得这句话用来形容他对书法的热爱和追求是很恰当的。他从一个对书法痴迷的青少年,到紧跟当代书坛发展的弄潮儿,再到如今从事专业书法创作的省书协副主席,他的生活之路充满了对书法事业的热爱和对艺术探索执著的追求。

    我常将代表当代书法三十年发展的群体划作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林散之、沙孟海、启功等为代表的老一辈书家群体,他们是当代书法的引领者,书风基本上属于清末民国书法的延续;第二个阶段是以张海、尉天池、朱关田等为代表的中年书法家群体,他们在书法热兴起之初就在全国崭露头角,是当代书法发展的中流砥柱;第三个阶段就是在当代书法持续发展进程中,通过展览机制获得广泛认可的青年创作群体,他们已逐渐成为当代书坛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亚洲就是第三类群体中较为突出的一位,他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就陆续在全国的书法大赛和展览中频频入展,几乎获得过中国书法举办的所有重要展览的奖相,并且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活力,这充分说明了他的实力和水平。

     从亚洲的书法篆刻创作来看,我觉得有三个方面的特点是不容忽视的。首先是他对当代书坛发展状况的敏锐把握。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书法热兴起至今,虽然只是短短的三十年时间,相比较书法史的长河是微不足道的,但却是书法艺术快速大发展大繁荣的特殊时期。之所以如此,既有传统文化经历沉寂后强烈勃发的需求,也有经济社会转型带来人们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更有着各种文艺思潮和展览运行模式对书法本体的观念影响。因此,在当代书坛要能长时间的保持创作生命力,保持一定的社会关注度,没有对当代书坛的敏锐把握几乎是不可能的。在当代书法热发展过程中,因一时的跟风赶潮而昙花一现的作者何其多哉!亚洲的书印创作一直保持着与当代书坛的同步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而这一点并不是说明他是一个没有主见的艺术家,相反,却正表明了其创作思想上的成熟。他在整体艺术风格的统一中,不断地调整创作状态和完善自己的艺术语言,并能得到书界同道的认可,这一点是极为重要的。

     其次是他抒情性格的介入。熟悉亚洲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很有才情的人,似乎是他与生俱来的一种性格和品质。亚洲不但书、印上很有成就,他对音乐也极为精通。常常在书友聚会上,一首激情的流行歌曲,一段传统的笛子独奏,如同行云流水,往往技惊四座,堪比专业。在亚洲的认识中,艺术都是共通共融的,尤其是音乐和书法,气息与节奏,笔法和章法等等,都是很有共性的,完全可以触类旁通,互为印证。亚洲对五体书法创作部有过深入的探究,单就其行、草书创作来看,他在表现形式上基本是属于明清,而在结构上多吸收了汉魏隶书和碑版墓志的宽博奇险之态,在创作状态上又上追魏晋风度和宋人的表意风格。正是因为他对书法史的全面认识和对当代书法大格局的思考,加之多方吸取,并介入对声乐音律等抒情因素的理解,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具有丰富表现力的行草面貌。

     第三是他的生活历练对其书风的影响。历史上许多卓有成就的书家的实践证明,书法风格的成熟不仅是书法自身技术强化和语言丰富的结果,更会有人生的历练而带来的心性变化的印记,并且后者对书法风格的完善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古典书法理论上一直把平和简静、遒丽天成作为品评书法的最高境界,这八个字是有着丰富内涵的。而书法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其归根结底是要借笔墨和文字的形式,来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基本诉求和艺术家个体的人格显现,从而形成了中国书法几千年生生不息的探索之路和繁华似锦的艺术风貌。作为伴随当代书法发展成长起来的青年书法冢,亚洲书艺的成长是和其人生的成熟基本同步的。亚洲现在已过不惑之年,生活的历练和生命的态度对他的书法艺术正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其近年的书法创作来看,他更多的倾向于对魏晋书风和隋唐写经意韵的追随,并能做到心领神会,风格转型上更倾向于淡然与冲和的状态,外妍而内质,轻松而自由。

     艺术家的成熟是与人生一样的修炼过程,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目标。近年亚洲书法上的不断追求,为他争取了许多荣誉,07年更可谓多喜临门——他先后被安徽省文联评为首届优秀青年书法家、晋升为国家二级美术师、正式调入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从事专业书法工作、在安徽省第四次书代会上被选举为安徽省书协副主席、成为《中国书法》杂志“08年当代中青年书法创作学术提名”青年书家……这每一个荣誉的取得对于青年书法家来说都可谓是莫大的光荣。但亚洲很清醒,他说这是对他过去书法成绩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勇猛精进的鞭策。

    人生有涯而艺无涯,亚洲的艺术人生正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新的工作岗位增进了他对书法事业的认识,除了热爱,更有责任。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生命成长会更加丰富亚洲的艺术生活,而他不断取得的艺术成果也一定会使他的人生基石更加坚实。我们期待着!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