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流

文化交流

跨越山海的文艺之约 —— “皖和万里情”文化润疆系列活动综述

时间:2025/08/22
       2025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也是安徽省对口支援和田皮山县15周年。当黄梅戏的水袖拂过喀拉喀什河的清波,当徽派笔墨晕染昆仑山的草甸,一场跨越4000公里的文化对话在和田的暮夏里悄然铺展。近日,由安徽省文联、安徽援建指挥部、和田地委宣传部共同主办,和田地区文联、合肥市文联、阜阳市文联等单位支持的“皖和万里情”文化润疆系列活动带着江淮的温润与灵动,在5天的时间里,从影剧院的聚光灯下到昆仑山下的乡村,从文学交流结对的思想碰撞到笔墨纸砚的无声交流,让皖和两地文化在真诚的对话中完成了一次深度“握手”。

“文化大巴扎”文艺志愿服务走进和田专场演出合影。刘玉才 摄
 
       安徽援疆“文化大巴扎”,文艺志愿服务感受“一家亲”
 
       安徽援疆“文化大巴扎”以“演出惠民”为切入点,文艺志愿服务队分两个小队辗转和田地区影剧院、策勒县昆仑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皮山县文旅局演播大厅,将安徽特色文艺与和田本土艺术有机融合,让两地群众在艺术共鸣中感受“一家亲”的温暖。
 
       8月11日,安徽援疆“文化大巴扎”文艺志愿服务队在和田地区影剧院的首场演出,成为这次文化润疆活动的“开篇之作”。韩再芬、邝实、汪育殊、孙铭泽、庄云龙等40余名老中青三代文艺志愿者与和田地区的文艺志愿者同台演出。黄梅戏经典剧目《夫妻观灯》把安徽黄梅戏“金名片”带到和田各族群众面前,凤台县花鼓灯《新花场》把灯歌和锣鼓的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和田各族群众心中。
 
       当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中国剧协副主席、安徽省文联副主席、安徽省剧协主席韩再芬身着水袖长裙唱响黄梅戏经典剧目《女驸马》选段时,清丽的唱腔如皖山皖水般温润,台下各族群众被旋律的灵动与深情打动。而和田地区新玉歌舞团的和田歌舞《我的库姆孜》《灯舞》则以都塔尔、手鼓热情回应,皖和两地以生动的“皖和交流文化烙印”点燃了文艺工作者浓郁深厚的“万里援疆情”。

       8月12日,安徽援疆“文化大巴扎”文艺志愿服务第一小分队走进皮山县开展专场惠民演出活动。当韩再芬走进新疆皮山县安徽实验学校为黄梅戏的莘莘学子传授黄梅戏艺术时,她表示:“特别欣慰能在这里见证黄梅戏的传承活力,学生剧团演绎的《女驸马》选段,满溢着他们对这门艺术的热爱。得知他们将赴浙江表演黄梅戏时,我期待他们的表现,更期待他们今后能到安徽安庆继续深造,圆心中热爱之梦。”

       当晚,文艺志愿服务演出在皮山县文工团带来的集体舞蹈《雪菊麦西来普》中拉开序幕,新疆舞姿瞬间点燃了现场气氛。演出中,安徽黄梅戏的婉转悠扬、徽派艺术的独特韵味与热情奔放的新疆歌舞相互碰撞、深度融合。
 
       8月13日,安徽援疆“文化大巴扎”文艺志愿服务第二小分队走进策勒县昆仑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专场惠民演出。演出在策勒县文工团的舞蹈《欢迎您到新疆来》中拉开序幕,安徽的艺术家们带来了一系列颇具特色的节目。韩再芬的《女驸马》选段再次成为全场焦点,安徽省黄梅戏剧院青年演员表演的黄梅戏《三个媒人》《夫妻双双把家还》也吸引了观众的目光。此外,安徽艺术家们的双人舞、单口相声、杂技,与策勒县文工团、策勒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策勒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新疆歌舞、戏曲联唱、川剧变脸等节目交相辉映,碰撞出别样的艺术火花。

       “筑基工程”文墨相契,交流互鉴激活创作灵感
 
       5天里,文学培训、美术书法交流笔会、安徽文学分享会等活动次第开展,为当地文艺创作注入了新动能。
 
       8月11日至13日,安徽省作协的5位名家在和田地区举办“皖和书香汇·文学润心田”安徽文学分享会、“筑基工程”文学结对帮扶培养活动、“皖和万里情·文学筑梦行”文学骨干培训班。安徽省作协副主席、《安徽文学》杂志社主编李国彬介绍杂志的发展历程、定位、特色栏目以及选稿标准,并对《安徽文学》部分优秀作品进行点评分析。安徽省文联副主席许春樵以《现代小说的人文精神与表现技巧》为题,安徽省作协副秘书长、安徽省网络作协主席余同友以《散文写作的国家情怀》为题进行文学培训,为和田的文学爱好者带来了“从生活到文字”的经验交流。在“筑基工程”文学结对帮扶培养活动中,安徽省作协名家与和田地区11名文学爱好者建立了“师带徒”帮扶机制。安徽省作协第一志愿服务队在皮山县举行了文艺交流座谈会等活动。安徽省文学院第七届签约作家米可赴皮山县安徽实验学校交流培训。安徽省作协第二志愿服务队赴策勒县第一小学开展“皖和万里情·文学筑梦行”文学进校园活动,为学生注入了“安徽文学力量”。
 
       活动期间,“筑基工程”美术书法志愿服务交流笔会在和田地区上演了一场“笔墨和鸣”。安徽省书协、安徽省美协在和田地区图书馆开展“徽风传承·和韵交融”美术书法交流笔会,举办“徽风和韵”美术书法志愿服务培训,与和田地区的书法美术爱好者建立“筑基工程”美术书法结对帮扶培养机制。在和田地区图书馆,安徽省书法美术名家与和田当地艺术家共同创作,将黄山奇松与昆仑雪峰、徽派画风墙与和田浓郁的民俗文化“搬”上同一张宣纸。在“徽风和韵”美术书法志愿服务培训班上,安徽省书协主席李明以《取法与生发——书法用笔、结构的学与用》为题,安徽省文联副主席、安徽省美协主席陈林以《工笔画创作中构图与形象塑造的“到位”与“越位”》为题,讲述了生动的书法美术创作培训课,让笔墨技艺在和田土地上“扎下根”。在“筑基工程”美术书法结对帮扶培养活动中,安徽省书法美术名家与和田地区10名爱好者建立“师带徒”联系机制,安徽省书协、美协的艺术家以笔墨为桥、以匠心为引,为当地播撒下艺术传承的种子。
 
       文艺活动间隙,安徽文艺名家深入和田地区博物馆、乡村文化、非遗工坊、援建项目点开展采风,了解当地文化发展现状与需求,为后续的文艺创作找准方向、激活灵感。跨越千里的文化之约,是皖和文艺工作者用歌声、笔墨与真心,在皖和大地上写下的“山海同心”的动人篇章。


来源:中国艺术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