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池州记忆—老地图》
近日捧读由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编撰的《池州记忆》系列丛书的开卷之本《池州记忆—老地图》,当即沉醉于书香散发的历史风云,陶情于故纸沁出的池州魅力之中,目耕口耘不能自止,心旌神飞难以平静,由衷感到此书的应时出版,不仅为池州文史资料宝库增添了绚丽的彩玉,填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池州古地图书籍出版的空白,而且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实施“文化名市”战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指引读者寻找池州历史神韵根源的提纲史籍,是古为今用的独具特色的爱国主义教材。
地图是忠实的历史档案,是历史浓缩的画卷,是形象化信息的结晶。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往往借助于各种历史地图,去追根求源、去考证探究政权更迭、建制兴替、疆域变化、治所更迁、地名易改、景观存废、风情演绎、名流毁誉等历史状况的原委成因,以利既往开来,强基固本。因而,“左图右史”是中国古代的传统,并由此催生了中国古地图的薪火传延:夏代有《九鼎图》,《周易》有“河图”记载,西晋有《禹贡地域图》和《地形方丈图》,唐朝有《海内华夷图》,北宋有《天下州县图》,元代有全国《舆地图》,明、清古地图绘制极盛,如,清朝诞生了中国第一部实测全国大地图——《康熙皇舆图》,等等,华彩焕然,不胜枚举。
与中国古地图发展史相辉映,记录池州自然地理变迁和人文地理命运的古地图,也如珍贵的珠玉一样,蕴藏于尘封浩瀚的丹青典籍中,虽年代久远,却愈显其辉。为集萃这些“珠玉”,使之聚光于一体,光照于当代,弘扬于后人,《池州记忆》编撰委员会专门成立了《老地图》编辑部,编辑部人员肩负庄严使命,历时数月,奔赴上海、宁波、合肥、安庆、铜陵和池州各地,从大量的历史文献中挖金掘银,淘词摅藻,期于至当,精心搜集整理出150余幅老地图,使得《(池州)老地图》一书骄然问世。
《(池州)老地图》编辑独具匠心,成书特色鲜明:
视野开阔,结构严谨,求实求精,用图权威,给读者留下尊重历史的深刻印象。该书以中华文化五千年文明史为大背景,紧扣展示池州地理区域沿革,传承池州地域文脉,解读池州自然和人文历史这个主题,以时间为轴线,以朝代为节点,从区域变迁、地理生态、历史文化以及名胜赏析等多个角度切入,分为舆地图、城池图、署儒图、形势图和胜迹图等五个板块,从宏观到微观,从远古到近代,将池州沧桑巨变图景直观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所选用古地图几乎全是官绘本,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方位明确,山川河流、区域城池、楼殿村坊、名胜古迹、交通路径等图例和注记十分清晰、形象逼真,其中清乾隆前的古地图,用“青绿画”手法绘画山脉,用立体图形表现地面物体,用水波纹表现河流、湖泊,有山水画的美感。所有绘图皆符合西晋裴秀提出的“制图六体”,即有“分率”,使远近之差明确;有“准望”,使彼此兼顾周全;有“道理”,使所由之数清明;有“高下”、“方邪”“迂直”,使夷险之异分明。这与当代绘制地图理论的“数学法则、地图语言、制图综合”三要素有异曲同工之妙。由上可知,该书选用地图既全面真实又科学权威,充分体现了以史为据、质量第一的用图原则。
重点突出,版图完整,图文并茂,浑然一体,使读者有审美愉悦的心灵享受。在用图选择上,该书以明清朝代尤以清代古地图为重点,由于清代地图图例、注记十分详实。读图时,悠扬而古老的钟声仿佛就响在耳边,古池州的秀美山川仿佛就浮现在眼前;在朝代节点上,除“秦鄣郡图”、“汉丹阳郡图”、“隋宣城郡图”外,则全部选用了唐始立池州府以后的古地图,给读者“池州历史悠久”的记忆完整而深刻,庄严的归属感和崇高的自豪感涌上心间;在区域分布上,既有池州府古地图,又有府辖领地贵池县、铜陵县、青阳县、石埭县、建德县、东流县的古地图,使读者对池州自唐以降设州置府1400多年来,府县联璧、江山不移,以州、郡、路、府、军等建制灿然于华夏版图的不绝烟火和蓬勃生机,而感到无比亲切和欣慰骄傲;在文字说明上,既有沧海桑田的要言概述,又有与古地图密切对应链接的名人名诗名胜名典和图表数据介绍,使读者一边在读图中走山看水,一边在欣赏文史资料中采花摘果,相得益彰,启迪万千。特别是那些注记在古地图中现在已经消失的古地名、古街、古巷、古里、古湾、古市、古镇、古渡、古桥等等,更是令人触景生情,既浮想联翩,又神往感叹。
历史为根,文化为魂,神韵为基,胜迹为体,给读者以人文境界的精神升华。文化是历史的魂魄。《(池州)古地图》用她独特的语言告诉我们:先民居住的这块热土,地处“吴头楚尾,江左要冲”,春秋战国以来一直是江南的肱股重地,文化积淀深厚,神韵个性鲜明,历史记忆独特。我们从“城池图”中读到了城门之名的典雅高贵、寓意深远。如,池州府城池七门,门名分别为九华、秀山、通远、毓秀、钟英、迎恩、望京,又如,青阳县城池四门,门名分别为宾阳、望池、对华、仰辰,再如,建德县城池四门,门名分别为鸡鸣、龙化、凤翔、象训,等等,真是怀珠抱玉,各有千秋;我们从“儒学图”中,读到了儒学建筑的规模浩大和庄严辉煌:照壁、泮宫、坊牌、泮池、状元桥、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崇圣祠、名宦祠、乡贤祠等等许多现代人比较陌生的建筑,无不浸润着中华历史文化主脉——儒学的烛火书香,无不体现着池州先民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人文追求;我们从“形势图”中,读到了池州河流的汹涌澎湃,“古雁汊”的星罗棋布,“五溪山色”的风景绮秀,“玉镜潭”的水色粼滢,“九华山”的佛国莲花,“齐山”的洞天之美,“秀山”的胜迹尊贵,“玉峰山”的山石光莹,“历山”的龙池舜井……每一处都生态至美,每一地都文气蒸腾;我们从“胜迹图”中,看到“杏花村十二景”,景色是那样的鲜妍迷人,杜牧春游杏花村是那样的心旷神怡,“贵池十景”是那样的山水秀丽,“九华山十景”是那样的佛光充盈,“石埭八景”是那样的醉人心境,“建德八景”是那样的风物陶情……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读《(池州)老地图》是别具风味的历史寻根之旅。在旅途中,我们从一张张泛黄的古地图上看到了龙的传人永远不变黄色的脸,感受了池州辉煌历史的千年沧桑,并油然而生出对池州先贤俊达的尊重和敬仰,激发出积蓄、弘扬的正能量,热爱池州、建设池州的满腔热情。——从这个角度看,《(池州)老地图》必将青春焕发,必将以卓然的光辉昭示我们怀图前行,努力开创幸福池州的崭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