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流

中国杂技剧艺术创作研讨在上海举行

时间:2025/09/01
       8月25日,由中国杂技家协会等单位指导,长三角杂技发展联盟、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上海艺术研究中心、上海杂技团有限公司、上海市马戏学校主办的“中国杂技剧艺术创作研讨”在上海举行。

 
       近年来,《战上海》《天山雪》《先声》等杂技剧作品先后荣获“五个一工程”奖,《渡江侦察记》《化·蝶》《逐梦太空》《大桥》《聂耳》等一批佳作轮番献演,中国杂技艺术加速迈入“剧”时代,“杂技剧”这一崭新的舞台艺术门类进入观众视野。早在2004年,以《天鹅湖》为起点,中国杂技就已经开始将技巧与叙事相结合,开启了相关艺术探索。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中国杂技剧已经基本具备讲述复杂故事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总结杂技剧的创作技巧与艺术规律,关注杂技剧所面对的时代机遇与创新挑战,有利于引领杂技剧未来发展方向。
 
       本次研讨以“主旨发言+院团交流+主题发言”的形式展开,汇聚了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广东、湖南、山东、辽宁、福建、河北、北京、湖北等地的50余位杂技院团、艺术研究机构、高校的相关负责人、创演艺术家和专家学者,以中国杂技剧创作规律、杂技剧艺术体系建立、杂技剧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融合、文旅赋能、人才培养等为议题展开深入探讨,旨在以杂技剧精品创作助力社会主义文艺高质量发展。其中,安徽省杂协主席,安徽省杂技团党支部书记、团长刘鹏,安徽省艺术研究院创作部副主任、编剧冯冬应邀参加并发言。
 
       刘鹏提出,创作上要“跨界融合”、人才培养上要“创演一体”和“分阶段推进”、文旅赋能上要做好“小而精、小而美、小而新”的剧目切片,打造一批兼具艺术性与市场性的小型驻场演出。
 
       冯冬从杂技剧早期发展阶段出现的“为显技而戏剧”和“为戏剧而展技”两种极端倾向出发,提出了杂技与戏剧“整体性再和谐”的理念。即以剧情引导技艺,合理铺设技巧展示环节,用技艺展现剧情,诠释人物关系与情感。冯冬认为,这是杂技剧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杂协主席边发吉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杂技剧是中国杂技人对自身提出的新挑战,面对挑战,杂技人必须要有接受各领域专家意见与建议的胸怀。他强调,杂技界要认真总结成功经验,吸收创新理念,持之以恒地进行艺术上的探索,拓展中国杂技剧的思想内涵、表现空间、风格样式,推动杂技剧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本次研讨为杂技剧领域的创作者、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对话沟通、分享经验的机会,也为全国各杂技院团搭建了一个合作交流、携手创作的平台,更为杂技艺术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研讨期间,与会嘉宾还现场观摩了第十七届“五个一工程”奖获奖作品《天山雪》演出。

 
来源:安徽省曲艺杂技家协会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