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徽风传底蕴 皖韵展芳华|专家研讨“新时代 新徽班 新气象”安徽精品剧目展演

时间:2024/01/04
       2023年11月至2024年1月,由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安徽省文联主办的“新时代 新徽班 新气象”安徽省精品剧目展演,精心遴选12部剧目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地进行展演。本次展演作品既有复排的传统经典剧目,也有新时代以来创排的、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精品剧目,涵盖徽剧、黄梅戏、淮北梆子戏、话剧、音乐剧、舞剧等多个类别,展示了安徽省舞台艺术创作优秀成果,彰显了徽风皖韵独特魅力。2023年12月28日,“新时代 新徽班 新气象”安徽精品剧目展演活动专家座谈会在京召开。与会专家围绕本次展演深入探讨了安徽戏曲事业发展的创新之路。


期待安徽戏剧新高峰

罗怀臻
中国剧协顾问
中国评协顾问
剧作家

       以12台戏去5地大规模集中展演,可见安徽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对传统文化的倚重、对传统戏剧的重视,所到之地也会激励当地的政府和同行,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这是气魄所在,也是实力所在。

       安徽过去是、现在是、今后仍将是中国戏剧的大省。虽然安徽戏剧对大奖的缺失充满了焦虑,但得“大奖焦虑症”的省市很多,一个大奖缓解了焦虑症,但真的能改变那个地方的戏剧面貌吗?我认为大奖有无不影响对安徽戏剧的客观评价,安徽戏剧仍然在线,仍然是生态健康的戏剧大省。这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全省剧种发展均衡。虽然二三十年前安徽省委省政府就发出了打响徽字牌、唱响黄梅戏的号召,但是黄梅戏并不是一枝独秀、一花独放,徽京剧、其他地方戏,甚至于像枞阳腔等小剧种在安徽都被平等对待。第二,各剧种人才梯队健全,没有任何一个剧种青黄不接,这固然与安徽省现在有两个戏剧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有关系,还有对各个剧种传承的意识,不是其他地方都做得到的。第三,有较为深厚的观众基础,至少到目前戏剧还是老百姓文娱活动的重要选项之一。第四,安徽戏剧仍不断有出省商演。特别是黄梅戏,每年至少在上海都有演出季。

       新时代、新徽班、新期待。安徽戏剧第一个一百年的发展归功于“三个转型”,即从乡村走进城市,从广场走进剧场,从草台走上舞台。前50年是发展期,后50年是鼎盛期,世纪交汇以来则出现了式微。第二个一百年的发展,依赖于“三个回归”,即回归乡土,回归大众,回归市场。同时,在回归中拓展,包括走进大剧院的演艺剧场,走进城乡文旅演艺新空间,走进演播时代的线上剧场。在新时代、新徽班、新作为的新一轮转型发展中,寄予三点希望:一是走出20世纪单一的镜框式舞台传统剧场,走向文旅结合的演艺新空间;二是走出功利性的评奖机制和模式化的汇演形式,探索立足于大众趣味、当代审美,尤其靠近当代年轻人审美的新形态;三是走出国有化、政绩化、公益化的戏剧生产演出方式,走向包括鼓励民间民营办团、鼓励市场化演出的新业态。

       安徽戏剧史上的三座高峰源于它的三次出走,即徽班进京,严凤英进上海和马兰《红楼梦》、韩再芬《徽州女人》在全国戏剧界的广泛影响。为此,期待安徽戏剧的第四次出走——地理的、人文的、观念的、空间的出走,同时期待安徽戏剧第四个创作、演出与人才高峰期的到来。


向着“六强”探索创造

康 伟
中国艺术报社总编辑

       “新时代 新徽班 新气象”安徽精品剧目展演,是在安徽省委省政府召开扎实推进繁荣兴盛的文化强省建设大会后,即刻着手开展的有规模、成体系的文化工程。展演生动体现了这次大会提出的着力打造文化强省的“六强”维度:思想引领力强、舆论影响力强、文化感召力强、创作生产力强、文化供给力强、综合竞争力强,吹响了安徽戏剧在新时代的“集结号”、以戏剧力量构建文化强省“六强”维度的“冲锋号”。

       这次展演的剧目,从剧种来看,涵盖了徽剧、黄梅戏、淮北梆子、话剧、音乐剧、舞剧等。从题材来看,有传统题材、历史题材,有革命题材,还有包括工业题材在内的现实题材,很多关于安徽戏剧的传统印象被打破。从队伍来看,既有成就卓著的艺术家,体现出新面貌、新探索、新境界;也有一代新人,体现出新生代的朝气、锐气、生气。

       总体上看,这次展演充分展现了安徽戏剧新的风貌、新的特点,既赓续了历史文脉,也谱写了当代华章,展现出强烈的新时代徽风皖韵。仅就我这次看的两场演出来说,也充分体现了在传承和创新两个方面鲜明的特点。开场大戏《刘铭传》,呈现出非常有深度、有温度的打动人心的感染力,以及强烈的当下性,充分体现了政治智慧和艺术智慧,剧中对戏曲音乐的突破,对安徽其他地方戏的借鉴等等,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在《不朽的骄杨》中,在监狱的有限空间里进行了历史时空和心理空间、审美空间的拓展,充满了诗意的表达,特别是最后长篇的唱段,既展现了剧种本身的艺术魅力,也展现了韩再芬艺术家个人的创造性。


一次新的扬帆远航

汪守德
著名评论家

       这次展演共12部戏,在5个城市演出,体现了一种气魄。安徽戏剧既有光荣的历史,也有众多代表性的好剧目,这些戏剧不能仅仅放在安徽的柜子里锁起来,酒香也要拿出来,让更多人品尝到美酒的滋味。

       本次演出的12部戏,有数十年的跨度,是一次集团性的冲锋,也是一次新的扬帆远航。从中可以看到几个特点。第一个是传统和现代。从《天仙配》《女驸马》可以看到安徽戏剧在创作上所达到的一种高度,这种传统非常深厚,非常可贵,非常值得珍视。同时安徽戏剧在现代题材的创作上路走得比较宽,敢于去向现代题材、红色题材问津,表现了极大的勇气。第二个是传承和新创。正因为安徽有非常优良的传统,才有传承的价值和必要,这种传统意识非常强。另外是新创,新创要用剧目来证明,这些剧目在各个剧种都有所探索,有一种想把安徽的戏剧往前推进的强烈愿望和具体行动,这点给人印象特别深刻。第三个是传播和增益。有好的戏,一定要拿出来给全国广大的观众欣赏,才能获得更大的价值。

       这次展演集思想性、艺术性、创新性、风格化于一体,值得充分肯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怎样坚守发扬,使得安徽戏剧走在全国前列,这方面还可以继续努力。我们希望出现这样一种局面,各地的观众能有更多的机会到安徽看戏,或者有更多的机会在北京、在上海看安徽的戏,同时,安徽的戏剧既要走出去,也要能够请进来。


新时代安徽戏剧精品的集中展示

冉茂金
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副主任

       本次安徽精品剧目展演有很多成功之处。一是当代艺术精品打造的集中展示。比如开场大戏《刘铭传》,成功塑造了一个非常经典的艺术人物形象,立体多维地演绎了百多年前国家蒙难、文明蒙尘、人民蒙辱之际挺身而出救国救民的英雄人物,激起了观众集体意识中强烈的家国情感。二是戏剧艺术创新的成功实践。很多剧目是原有剧目的重排,但加入了创新的元素,体现了传统审美与当代审美需求很好的结合。三是对于主流价值观的成功塑造和传递。不管是历史剧目还是新创剧目,都有着浓烈的家国情怀,符合我们今天整个国家和民众诉求的正确历史观和价值观。四是对安徽戏剧人才培养的成功检阅。包括创作人才、表演人才等,通过展演这种方式,有利于推出更多优秀戏剧人才。五是体现了安徽省艺术发展战略的成功。创新是艺术的生命,互联网重构了艺术场域、艺术关系和艺术时空,成为当下艺术创新绕不过去的重要路径,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艺术长期发展这一关。安徽戏剧资源很丰富,是进行艺术传承创新的充沛源泉,在数字化时代进行艺术创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期待安徽戏剧在这次展演新收获的成果之上,继续创新,产生具有一定革命性意义的新作品和新的艺术范式。


在自有戏剧赛道上的速度与精彩

崔 伟
著名评论家

       这次“新时代 新徽班 新气象”安徽精品剧目展演,不仅仅是安徽近期戏剧成果的一次集中呈现,同时也是安徽戏剧发展上的一个新的起点。这次展演是基于安徽固有戏剧文化的创新发展,守住了安徽自身的文化基因、文化土壤,没有望着窗外的风景而忘却脚下坚实的土地。展演展示了安徽在自身戏剧创造赛道上的速度与精彩,没有脱离安徽的文化特色、剧种发展,回应了安徽观众对戏剧的呼唤。

       在上述基础上,这次展演呈现出几个特点。第一是通过对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展现了当代安徽文艺成果的强盛底气。安徽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既有中国历史的悠久,又有中国近现代的精彩,还有当代中国的活力。第二,让人感受到体现安徽特色的文化题材与艺术形式的守正创新,营造凸显徽派风范的艺术风景。第三,通过对当下新时代新征程新人物新主题的表现开掘,逐步使安徽文艺创作担当起了全国文艺一支劲旅的角色。有人说安徽戏剧缺乏活力、缺乏亮点,我倒觉得亮点和活力一定要从自身迸发出来,移植别人的亮点,穿别人光鲜的衣服,型号不合体,气质不是你。安徽文艺扎扎实实地积累了当代中国戏剧发展中的安徽篇章。第四,通过对出人出戏的基础和关键环节的把牢发力,安徽正在实现当代精神与当代英才的齐头并进。我不认为安徽现在的新人新作超不过传统,跟传统比有距离,但是历史、艺术就是要这样发展,要给新人机会,既要督促新人学习传统、学习前辈、学习名家,也要放归和尊重其艺术自尊心,尊重新人在艺术前行中呈现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


保护好文化生态的绿水青山

宋官林

国家艺术基金理事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副主席

       这次安徽12台剧目集中的展演,具有两方面的战略意义。第一,这是新时代安徽文化艺术界的一次壮观集结。安徽在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发展史上留下了闪光的足迹,没有徽班进京就没有京剧,同时安徽的黄梅戏以《天仙配》为代表,音乐舞蹈以花鼓灯为代表,影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戏曲、音乐、舞蹈的整体发展。展演是对今天安徽文艺家们不忘初心、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次宣示。第二是新时代安徽文化艺术事业向着建设安徽文化强省、助力中国建设文化强国的一次再出发。安徽是文化大省,文化土层丰厚、艺术资源丰富,具有众多全国性和区域性以及本省独有的戏曲剧种,特别是徽剧独树一帜,黄梅戏独领风骚,所以安徽文化应该通过这样一种展演,推动时代的发展,进一步把握好传承与发展、传承与创新、保护和利用的关系。

       有两个建议。第一,要认真总结弘扬这次展演活动的意义,表彰先进,激励同行。第二,要通过这样的集中展演把脉会诊,精准定位、精准施策,助推新时代安徽艺术事业新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文化生态上看,这些独有的剧种也是中华文化的金山银山,今天我们要把这些文化生态保护好,比推出一个作品更有意义,这也是本次安徽展演带给我们的重要思考。


擦亮徽风皖韵戏剧品牌

刘玉琴
著名评论家

       本次展演有着很独特的标识意义。第一是对时代精神、时代倡导的热切回应。当今时代,安徽用多剧种多剧作,以经典复排尤其最新创造,展示了安徽创作的优秀成果,以浓郁的地域色彩凸显了徽风皖韵,说明了安徽的文化底蕴深厚,不光活跃着20多个本土剧种,而且安徽的创作始终与时代保持同步,并且有成规模作战的整体运作能力。在安徽文化强省建设中,安徽努力向前的姿态和精神面貌通过舞台展现了出来,凸显了文化自信和底气,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展演不仅是优秀剧目的亮相,也擦拭着安徽戏剧品牌,提升了安徽的文化影响力。

       作为一次对安徽剧目的集中检阅,展演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有特色有追求,从内容题材到艺术方式再到舞台呈现都能看出主流价值呈现和输出的恒定性,能看出舞台表达和呈现方式选择上的创造性,包括传统经典的复排在人性、人情、正向性和真善美的融通上下的工夫,当然这些可能也是所有舞台艺术的共同追求,但是安徽有其自身徽风皖韵的鲜明标志,它是属于地域的,其意义又早已超越了地域和时代,这是极为可贵的艺术气象,有立足点、着力处、新思考。现在我们都在说传承优秀传统、谱写当代华章,这次展演我觉得在这个层面有了新的开掘。

       谈两点期待。第一,安徽戏剧如何持续扩大影响力。期待有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在舞台上亮相,将徽风皖韵的特点、文化强省建设的雄心通过艺术作品传达出来,努力培养在全国有关注度的戏剧人才。第二,如何用当下审美观照赋予作品当代气息。期待加大探索创新力度,以理论和实践相互刺激,成就舞台的崭新气象。


永蹈辉煌之路

王长安
安徽省剧协原主席、一级编剧

       岁末年初,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文旅厅、安徽省文联以非凡的气度推出了以“新时代 新徽班 新气象”为主题的安徽省精品剧目展演。共组织12台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精品剧目分别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及合肥等地上演,历时一个多月,显现了安徽戏剧舞台的崭新气象。人谓“新时代的新徽班又一次在中华大地唱响”!

       本次展演展现了新时代戏剧大省的应有作为和新徽班的骄人风采。一是经典永流传。展演中,作为安徽省戏剧龙头的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推出《天仙配》《女驸马》和《红楼梦》三部经典剧作,集中体现了对经典的热情传承和对传统的坚定弘扬。二是形式无亲疏。安徽是一个多剧种的省份,据最新戏曲剧种普查结果显示,全省共有本土和外来剧种31个,居全国第三。多剧种带来了剧种间的映照与互补,带来了大众审美的多样性,也有助于戏剧族群生态的形成。本次参与展演的徽剧《刘铭传》与音乐剧《有一天》、舞剧《立夏》、话剧《今夜星辰》就属于完全不同的舞台艺术形式。三是有特乃有色。本次展演有两部反映革命斗争题材的黄梅戏,一部是安徽再芬黄梅文化公司的《不朽的骄杨》,一部是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的《太阳山上》,两剧均在保持黄梅戏独特风格的基础上积极拓新,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理念落到实处。四是认知即共情。此次安徽省精品剧目展演有相当数量的地域题材剧目,分别是淮北梆子《风雨王家坝》、徽剧《徽班》、话剧《炉火照天地》,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安徽历史人文的多彩面貌,带有鲜明的地域印迹,由此加深了对安徽省情的了解与认知,在对这些人物和事件的解读中产生了对一地文化的倾慕与共情。


经典是衡量剧种发展的重要标准

王 馗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中国戏曲学会会长

       《女驸马》是黄梅戏的杰出代表,是家喻户晓的戏曲经典。从戏曲电影到舞台剧场,从严凤英到几代艺术名家,都用不同时期的“青春”来张扬这部现代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当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的《女驸马》在北京的寒冬中演出时,一群青春靓丽的演员,精准地演绎黄梅经典力作,最显戏曲艺术的民族趣味,最合时代的审美诉求。当主演孙娟、徐镭洋等返场演唱《十五的月亮为谁圆》《夫妻双双把家还》等精彩唱段,更是用家喻户晓的黄梅戏唱腔,把本该具有的剧种品质,做了更好的诠释,艺术之美在观演中共享和互动,最值得今天的创作者思考借鉴。剧场的热烈掌声一再展现着这部作品永恒的艺术品质,也一再展现着新时代新徽班的新气象。

       能不能演好传统经典,能不能精准传承好传统经典,能不能创造性地拓宽传统经典的艺术魅力,既来自于演员对于传统功法技艺的内化外演,更来自于今天对于剧种本体艺术和剧种品质的传承发展。因此,传统经典作品是衡量剧种良性发展的重要标准。作为黄梅戏“老三篇”的《女驸马》《天仙配》《罗帕记》以及不同时期涌现出的优秀精品,是这个年轻剧种最堪深研细磨的艺术范本,是新一代传承者们艺术再创造的艺术依准。


新时代新风貌

李小青
中国文联戏剧艺术中心主任

       看到音乐剧《有一天》,有一种惊艳之感。通过这部戏让我了解到安徽省歌舞剧院自建院以来,几十年间积累了很多具有浓郁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的剧目,随着对安徽民间歌舞的创作挖掘整理演出,很多作品都在国内外产生了影响,应该说是一个富有安徽特色的,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省级艺术表演团体。《有一天》是安徽省歌舞剧院的第一部音乐剧作品,这是一部革命历史题材或者说红色题材的音乐剧,让我们在首都戏剧舞台上见识到了安徽省歌舞剧院在当下新时代中的新风貌。这是一部音乐剧,也是一部谍战剧,是一部非常精彩、高质量的音乐剧创作,自正式推出以来获得过很多好评。其实这也是安徽歌舞剧院的艺术家们用当代人喜欢的方式展现了新时代安徽戏剧创作演出的风采,把安徽戏剧的高水准、新气象带到了首都的戏剧舞台上。望一叶而知秋,窥一斑而知全豹。有机会看到这部戏确实产生的是一种惊艳之感,希望安徽戏剧创作演出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突破,有更多的创新,与当代观众审美接通,更体现“新时代 新徽班 新气象”。

新戏创新 旧戏出新 新人推新

江飞

安徽省评协副主席
安庆师范大学教授

       这次精品剧目展演实际上是安徽当代戏剧的一次集中展示,显示了安徽对于文化强省建设的决心、信心和用心。这次展演主打一个新字,主要有三新。第一个是新戏创新,特别是这次展出的七部剧目都是近些年创排的表现新时代主旋律的精品剧目,比如《不朽的骄杨》,做到了戏剧时空与舞美设计的创新融合,做到了意象表达的虚实相生。特别是将整个剧压缩在四个时辰和一间监狱当中,但是从中开掘出了三重变形——时间一变为三,空间一变为三和人物一变为三,是非常好的一次创新设计,并且通过五场次的演出方式呈现。第二个是旧戏出新,这次展演的《刘铭传》等五部剧目都体现了安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经典,特别是开幕大戏《刘铭传》,是用27年的时间和心血浇灌的守正创新之剧,在音乐、唱腔和舞美设计上都对最先1996年的版本进行了很多创新,汪育殊也经过20多年的艰辛磨砺,从饰演刘铭传儿子刘云带到刘铭传,新老交替守正创新。第三个是新人推新,这一次展演我感受最深刻,既有像韩再芬老师等一些梅花奖的名角,更有许多朝气蓬勃的新人,比如《不朽的骄杨》当中江李汇饰演杨开慧。舞剧《立夏》已经成为合肥市歌舞团全团常规训练项目,是每个进团新演员的必修课,带动了像常先诚等一批年轻演员不断成长,而且黄梅戏《天仙配》《太阳山上》、音乐剧《有一天》主要演员都是青年,这也表现出了安徽戏剧的青春力量和未来的可能性。


来源:中国艺术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