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家”与“岁”的两相“离合”——沈天鸿《深秋》评析

时间:2011/03/16

    秋天是什么?是大地上的欢乐、仪典与收藏吗?显然是,但又不全是。换一个角度来理解,我们可以询问,时光是什么?

    这是我要展开问题的起点。时光粗略地显现为季节,万物由此荣枯。一年一度的律动,混融成“‘为我们称为季节的那些时间提供居所’的‘岁’”(海德格尔语)。也正是在“岁”的流转中,我们感觉着时光的远逝,和万物生命的短暂,与永恒。“秋天”只是我们对时光之流所展开的一段人为的“切割”,在这里,它包容着诗人对时光的沉思与顿悟,也让我深切地认识到“秋天”不可抵达与质疑的本性。

    回到本诗,“秋天”被诗人设入其中的是依次排列的三组意象。首先是在“微凉的气息”中,“秋天”“进入万物的深处”,庄稼依然“青枝绿叶”,而“一对夫妻”正在采摘那些“处于根部因而早熟的棉花”,因此“不断弯下腰去”;其次是“水保持流淌的耐心”,几棵长在高地上的树“叶子先黄了”,“留下树干和那些多余却必要的树枝”;在稍近些的远方,“池塘里的藕仍在开花”,“红色的,在深绿的荷叶之间。”

请注意三组意象中颜色的歧变:“青枝绿叶”的“庄稼”中呈现的棉花的“白”;远方高地上树叶晃动中的“黄”,和“深绿的荷叶”之间敞开的藕花的“红”。也就是说,在以绿色为绝对本原的“秋天”的“岁”藏大地上,跳动着招摇着非细心明察不可见的“白”、“黄”,与“红”。这非常纯静。为什么?是诗人刻意勾画如此的吗?

    这里我想指出,诗人工作在一座结构枯燥、叫做“安庆”的城市里。但在考入大学之前,他一直生活在望江县乡下的一个小渔村里,经历过许多单调却生动的秋天。作为背景,这些可能并不重要。但是,我现在所关注的“秋天”,会是诗人从城市的某座高楼的阳台上眺望出去的景色吗?显然不是。那么,它会是诗人隐秘的童年“时光”,或某次回乡经历的呈现吗?可能也不是。那它是什么呢?可能只是秋天。“深秋”的一次通过诗人的“自我唤醒”。大地敞开,“秋天”恢复了人们对于“时光”的记忆,包括被遮蔽的棉花地、高地上的树、以及藕花,显像为苍绿之下的白、黄、红。

    回到原初的问题:秋天是什么?我的理解是,秋天就是秋天。在本诗里,它通过语词指向——“家”,梦幻摇曳的深秋的但却不属于“城市”的“家”;由无瑕的大地担保的、诗人得以完成自己命运、然而也许不过是诗人自身设定的“精神家园”。

    故此我们看到,那对采摘棉花的夫妻“不时弯下腰去”,“象是在对卑微的尘土致敬”,而不让“我”看见;将要抖落掉枯萎的黄叶的树,会“留下树干和那些多余却必要的树枝”,这些“树枝”“如一个个发黑的梦”,其中有“被压缩的生命”,以及“可能的思想”;和能看见“稀疏的星星”“洒下”“足够覆盖整个世界的寒霜”的藕花。

    在这里,我不禁想探询:诗中的“我”会是谁?他是诗人吗?为什么那对采摘棉花的夫妻不让“我”“看见”?又是谁让“那对夫妻”不让“我”“看见”?是这个“秋天”吗?事实上,“我”是置身“秋天”的经历者和承担者,毕竟,“我”体察到“尘土”的“卑微”,也看到了“一个个发黑的梦”中的“被压缩的生命”,和“可能的思想”,并注视到“稀疏的星星”会“洒下”“足够覆盖整个世界的寒霜”。

    而更让我质疑的是,“尘土”为何是“卑微”的?“梦”为何是“一个个”“发黑的”?“生命”难道可以“压缩”吗?它为何不“舒展”?“思想”为何是“可能”的呢?它难道不是“自明”而“生长”的吗?而“寒霜”覆盖的“秋天”,究竟会意味着“大地”的成熟,还是“时光”的腐败?

    这多么让人惊异!澄明的秋天(包括天空、大地和世界)可以贫贱、卑微、深睿如此吗?

    这里,诗人让我回想到了距离“深秋”并不遥远的夏日“闪电”——“洞穿一切幽暗/绝不转身地前行/携带着并非自有/却必须承担的沉重”(见沈天鸿另作《闪电》)——是“闪电”的骤光迸现让我们洞穿了诗人,从而敞开了这个纯静的秋天?

    我试图绕开技巧,直抵本诗的质。但我深知,这只不过是我和本诗的一场“交谈”,而且和本诗的“交谈”还应该存在着无数种的方式与可能。对于诗的解读,解释者最后也是最困难的一步,是在完成己任后,与自己的评述一同消隐,如此,诗才能自足地被阅读和欣赏。那么,到了该离开的时候了,但我仍想指认——

    “家园”深处,“秋天”点醒被压抑的“岁”,点醒混茫的“时光”,点醒时常被“闪电”照彻的宏大“命运”。

 

《深秋》

 

沈天鸿

 

微凉的气息,秋天 留下树干和那些
进入万物的深处 多余却必要的树枝
庄稼依旧青枝绿叶 如一个个发黑的梦
一对夫妻在摘那些 其中有被压缩的生命
处于根部因而早熟的棉花 以及可能的思想
它们不时弯下腰去  
象是对卑微的泥土致敬 池塘里的藕仍在开花
而不让我看见 红色的,在深绿的荷叶之间
  它们在夜里
水保持流淌的耐心 能看见稀疏的星星
几棵长在高地上的树 洒下
叶子先黄了 足够覆盖整个世界的寒霜
这是代价,它们将率先凋落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