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

韩进:坚持人民至上的文艺评论导向

时间:2022/11/17
       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就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是“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人民”“文化”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关键词,人民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用报告中的话来表达,就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作为文艺评论工作者,应该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进一步学习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和文艺评论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密切联系工作实际,从理论到实践确立“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文艺评论导向。

       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也是文艺评论必须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以“六个坚持”高度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人民至上”位列第一位,因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显然,为人民服务的文艺评论理论也不能例外,人民性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属性,继续推进新时代文艺评论实践上的理论创新,首先就要把握好“人民至上”的文艺观和方法论,坚持人民至上的文艺评论导向,确保文艺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人民至上的文艺评论导向,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物质富足、精神富有的好日子。党始终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文艺事业纳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建立党领导文艺的根本制度,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以丰富多彩的文艺作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已经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党性原则,是谋划开展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根本遵循。

       坚持人民至上的文艺评论导向,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导向的必然选择。党的二十大报告在谈到“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时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和文艺评论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一脉相承,又具有新时代内涵。在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文艺与人民的关系,重申文艺创作的人民取向,定位文艺发展的人民坐标,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和主题,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这必然要求文艺评论与文艺创作相辅相成,同频共振,坚持人民至上的文艺评论导向,是社会主义人民文艺的鲜明特征,也决定了社会主义人民文艺与其他文艺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

       坚持人民至上的文艺评论导向,是站稳人民立场评价作品价值的总体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社会主义文艺的旗帜上始终写着“人民”二字,人民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文艺评论是自带导向的文艺活动,对于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升审美、引领风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否坚持人民至上的文艺评论导向,直接反映了文艺家对待人民的态度、情感和立场。离开人民至上,就会无视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事实,文艺评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对提升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坚持人民至上,就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把服务人民和引导人民结合起来,发现并推荐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

       坚持人民至上的文艺评论导向,是把好新时代文艺评论方向盘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把好文艺评论的方向盘,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不能盲目迎合和屈就不良文艺作品和文艺现象,不能用简单的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更不能套用西方理论来剪裁中国人的审美。文艺评论的责任是培育和引领,这里就有文艺评论导向与文艺发展方向的问题,坚持文艺评价标准与发扬文艺批评精神的问题。文艺往什么方向发展,发展走哪条路,怎么走,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方向盘掌握在文艺评论家手里,文艺评论家的底气、勇气和正气就是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与人民同在,文艺就一定能从“文艺之母”的人民那里获得无穷的力量,在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满足人民需求中充满活力。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蓝图,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文艺发展繁荣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如何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中发挥好文艺激励人心的精神力量,坚持人民至上的文艺观和文艺评论导向,是坚守社会主义人民文艺初心使命的必然选择,也是被历史证明并将继续证明的必由之路。

来源:《安徽日报》2022年11月04日第11版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