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

歙砚随形创作之感悟

时间:2016/07/13

    歙砚制作始于唐朝开元年间,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砚石主要产于江西省婺源县(古歙州辖地)龙尾山,其特点是坚劲莹润、细腻如玉、发墨如油、不耗墨、不伤笔,其中有金星闪烁的金星砚,有纹理细密的眉纹砚等等,历来为书法家所喜爱,与广东端溪的端砚、甘肃南部的洮砚和河南洛阳的澄泥砚被并称为“四大名砚”。古代制砚大多追求方正和实用为主,古人云:“砚以方正为贵,浑朴为佳。”古歙砚多为方正之式。但随着制砚工艺的日趋精湛,各种形制的佳品不断涌现。随形砚出现于明清时期,大多因材制砚、形式多样,有莲叶、人面、新月、古钱、瓢等,制作讲究造型和精雕细刻,以及砚石的色泽、文采、声音、嫩润、年代、石坑、题铭等,随形砚的出现和不断发展,实现了砚由传统砚具兼具艺术欣赏和珍藏价值的升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东西方文化艺术的交汇融合,现代社会审美观发生着微妙变化。如何使歙砚这一徽文化艺术瑰宝在现代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创新歙砚的随形砚雕技法,是我们当代歙砚砚雕艺术工作者必须正面解答的新课题,必须勇于承担的历史使命。

一、注重追求人与砚石的意形合一,赋予随形砚雕以砚石内在的神韵和雕琢者的思想生命力。
    随形砚是根据砚石的自然形态进行设计制作的。但随形并不是随意,不是每一块砚石都能制作成随形砚,它必须符合审美的意味,必须符合观赏的情趣。因此随形砚是最见砚雕者的审美意识、文化底蕴与砚雕功力。砚石的自然形态有丑有美,有浑成天然,有怪异失形,并非都能制成佳砚,随形砚是最见砚雕者眼力的,选材不当,再怎么雕也无用, 一个“随”字立马能判断出砚雕师的高下雅俗。可以说,在随形砚制作的每一个环节中,人的因素都是处于第一位的。人和砚石的关系更胜于伯乐与千里马,千里马有善跑的潜质,需要伯乐慧眼识珠将之甄选出来;好的石材是因为有独具匠心的人通过思维加工以后,认为有存在价值,并将之雕琢成器,与人的技艺完美结合后,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好。随形砚雕不同于方正砚制作,后者的复制意味很重,可以批量生产,而随形砚主要强调创作意识,作品基本上都是独一无二的绝版,艺术气息更浓厚。因此,从事随形砚雕的艺术工作者不但要具备扎实的砚雕基本功技术,更要博览群书,小到砚雕的历史传承,大到中国的千年文明史,乃至国外相关的艺术观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通过点点滴滴的知识积累,反复应用到随形雕刻的创作中,才能达到“胸中有丘壑,刀下生波澜”的效果,保持旺盛的灵感和创意,实现才艺与天然造化的完美融合。


二、注重保持歙砚艺术与徽文化的密切融合,赋予随形砚雕以博大精深的徽文化底蕴。
    歙砚作为徽文化艺术体系中的一枝瑰丽奇葩,历经千百年而不衰,其主要原因就是她与徽文化始终保持着同气连枝、一脉相承的关系,得益于厚重徽文化环境的孕育和熏陶,才能在百家争鸣的砚林中始终独树一帜,深得方家厚爱。有民俗特色的文化,地域特色的文化,才能是全民的文化,否则就成了纯粹的复制品了,毫无艺术价值可言。保持随形砚的徽风徽味,首先在选择题材上要融入徽文化特色,古徽州地域文化底蕴深厚,山水旖旎,名人荟萃。历史上曾有多少文人骚客倾倒于徽州山水,并留下众多千古佳句;又有多少徽籍贤能驰骋闻名于仕途、商界或文坛,并传下无数千古佳话。这对于追求意境和神韵的随形雕刻选题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财富。其次要灵活运用“徽州三雕”等传统艺术手法,不拘泥于平雕、浮雕、圆雕、线雕等砚雕手法,因材施意,大胆地使用镂空雕手法对石材进行创作,充分展示随形砚雕的艺术魅力。强调融入徽文化元素,并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必须要充分吸纳现代社会的审美观,注重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以及艺术手法的融合,将传统的诗、词、赋、山水、人物、伦理、宗教、戏剧、音乐、篆刻等等融汇于砚石之上,立足徽文化特色,汲取中西方文化的营养,使随形砚的自身元素更加丰富,创作道路更加宽广。


三、注重追求整体意境和局部灵动相结合,赋予随形砚雕以高层次的艺术境界和艺术价值。
    随形砚最大的特色就是充分利用石材的天然形质,塑造一个天然的人文境界,进行砚雕创作,能不动刀处尽量不用刀,如果没有匠心独具的雕琢研修和自然过渡到精致的砚雕区域,这样的作品至多算是一件半成品,如果用刀不当,还会徒劳浪费了一块好胚料,造成雕非雕、砚非砚的滥品,这也是目前市场对随形砚褒贬不一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随形砚雕创作,必须事先依据石材的原始形状、石质、颜色等条件,充分酝酿,确定作品主题,谨慎用刀。对于外形的整体构造方面力求粗放自然,但凡属刀刻之处,必定鬼斧神工、一丝不苟,每一处凹凸似乎都在有意无意间地烘托整个砚雕的主题。对于砚雕的中心部分要精细于方寸之间,即要充分显示传统歙砚的雕刻功底,又要充分表达出作者的主题意图,力求过渡自然,成为整个作品中的点睛之笔、神来之笔。通过收放自如的整体布局和精心雕琢,实现整体意境与局部灵动的完美结合,从而提升随形砚作品的艺术境界和艺术价值。
    我从事歙砚砚雕已有二十余载,幼时生长于歙南街源,街源山的雄壮挺拔、街源水的写意纵横、街源人的勤劳质朴,铸就了我的砚雕艺术之魂,也养成了我对砚雕艺术创新发展孜孜以求的秉性。多年的创作生涯,从初始的制作传统砚到砚雕艺术品的创作,使我既继承了扎实的传统技法根底,又积累了许多自身的砚雕心得,特别是钟情于随形砚的创作。我认为随形砚的创作更具艺术性,更具创造性,更具挑战性,成就一件完美的随形砚雕作品,必须找准切入点,融合多方面因素,深度挖掘出砚石的灵性。

钱胜东:
    钱胜东, 号街源山人,别署追砚堂,砚田渡德。1976年出生安徽歙县。现为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黄山印社社长。早年师从哥哥钱胜利学习砚雕,2001年向黄山书画名家董建学习书画印技艺。注重吸收前人书画、雕刻之精华,勇于创新,逐渐形成朴实大方、雅俗共赏的艺术风格,填补了歙砚没有全立体镂空雕的空白。2006年中国邮政发行《文房四宝》特种邮票,钱氏兄弟制作的歙砚《徽州人家》出现在邮票中。《钱氏兄弟砚雕艺术》2008年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钱胜东砚雕作品《随形云龙纹砚》被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永久收藏。作品《兰亭雅集》2016年获“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