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

前现代的生存哲学 后现代的深刻启迪——简评许辉新著《涡河边的老子》

时间:2016/03/28

    老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又晦涩难解,古往今来,阐释老子思想的著作、观点不胜枚举。许辉既不是赶时髦更非有意趟浑水。新著《涡河边的老子》(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是“许辉和《老子》单独在一起”独出机杼的作品。这本书的立意非常深邃,文体实验大胆,体现了许辉一贯的思想创新、文本创新品格,是许辉创作道路的又一重要突破。
    首先,回到老子思想原教旨主义本身。《道德经》凡五千言,由于其话语本身的晦涩以及前现代思想家所处时代的局囿而采用的感性、混沌的思维方式,故几千年以来对《道德经》的理解阐释带有太多的主观臆断和历史流变色彩。历史上,很多对老子思想的阐释善于从历代老子思想阐释者的言论或观点出发或是断章取义,有意无意回避了老子思想最原初的含义。如此,老子思想的“原教旨主义”在阐释链中逐渐扭曲走样,甚至面目全非,这就是思想的异化。当然,许辉在此不是为了思想上的正本清源,不是对老子的哲学及其流脉、影响进行系谱学的知识考古,而是从老子思想的原教旨主义出发,回到《道德经》的思想本身,构建前现代生存哲学与后现代生存感悟之间的精神桥梁。他直接从《道德经》的原文出发,回到原文的历史现场,直接对原文进行解读、品评、臧否。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个人主观、历史和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干扰,回到了思想的本源。
    其次,个人化的读解与许辉式的阐释。许辉对《道德经》的阐释与感悟,绝对是个人性的,带有许氏鲜明的印记。许辉在文中说的很明确:“这本书是偏性情而非偏社会的,是偏感知而非偏规则的,是偏思想而非偏考据的,是一本散扯、散漫的闲谈书。这本书不是《老子》的文本研究,而是我个人化的感悟记录,是思想随笔。”这仅为其一。这本书还有非常个人化的特色就是许辉的“行走哲学”在感悟中再次得到验证。许辉不是在书斋里掉书袋,而是绝大部分的感悟都来源于社会生活的实践和个人性的“行走”—— 第三卷里的篇目就是作家亲临自然的深切感悟。麦田、河堤、天静宫、风雪、渡口、涡河……无不是作家思考感悟的存在物。只有亲近自然,才能零距离聆听自然,感悟自然,才能够从本体论的意义上了悟老子“道”的哲学。许氏的特色还来源于其宏阔的阐释视野和运用多种知识论对老子思想以及当下现实进行多方面分析聚焦。古今中外,天地人,思接千载,许辉的阐释视野无限开阔。不仅如此,许辉还调用诸如哲学、美学、人类学、文化学、政治心理学、地理学、军事学……从思想学说和知识论的角度聚焦老子的思想和后现代社会现实,这充分体现了许辉思想的深邃和学养的渊博,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作家许辉也是学者许辉、思想家许辉。
    再次,前现代与后现代的互文与对话。涡河边站着的不仅是深思的老子,还有心游万仞的许辉。老子的年代人与自然是“天人合一的”,所以老子能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思考人与存在的关系;许辉生活的时代,人与自然空前紧张,人背离了他所生活的世界,也和他人、社会形成隔膜、对立和分裂。工具理性压倒了道德理性、人文理性和价值理性而大行其道,以致积重难返。人的生存也被异化为马尔库塞意义上的“单向度的人”或脱离了他所寓居的世界,成了索尔·贝娄所谓的“被悬挂起来的人”。如何破解现代性所带来的精神危机,如何重建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成了后现代当下最迫切的问题。《涡河边的老子》就是众多的思考之一,它试图从前现代的生存哲学里找寻破解后现代生存危机的思想和路径。这是许辉随笔新著的思想抱负,他在文本中构建前现代生存哲学与后现代生存思考的互文与对话。阐释老子的思想是基础和前提,由此出发,让老子的思想在现实中找到映射,在后现代语境中绽放光芒或接受现实的质疑、臧否,这是许辉的目的和初衷,所有的诠释、品评、感悟都向着“个人”的后现代思考聚焦。前现代和后现代之所以能形成互文和对话,是许辉深谙历史有其嬗变规律,但他更深知人类的生存也有千年不易的恒常。
    第四,文体的创造性实验与体例创新。新书的成功还得益于“有意味的形式”。全书分为三卷:《老子》感悟;《老子》之外;涡河边的老子,涡河边的我。第一卷是主体,以个人的理解和现代的思想、观点阐释《道德经》的八十一章,以老子的思想启迪后现代的生存,二者互为表里,彼此阐发。第二卷则交代自己创作的缘起,思路以及艺术上的初衷,将自己的创作和整个淮河流域、淮文化连接贯通起来,我们不难看出许辉的思想抱负和艺术气象逐渐廓大。第三卷则具体将老子的思想和我的感悟情境化,涡河边的老子的思想其来有自,涡河边的我将何以面对?!三卷逻辑层次清晰,但更重要是作家的情感脉络更甚于逻辑架构。更有意味的是,作家在阐释老子经典的每一章后面都附加了“听雨花园笔记”。《道德经》八十一章,而“听雨花园笔记”则八十一记。表面看,“八十一记”的内容几乎游离于正文之外,仅仅是记录自己或听雨花园主人(她)侍弄花园的生活感悟。这难道不是老子倡导的返璞归真的生活?!这难道不是后现代喧嚣社会被遗弃的诗意生活?!这难道不是我们应该回归的精神后花园?!这种体例创新,看似闲笔,实则隐喻宏旨,同时又让文本的理论之虚有了现实的根基,进而让文本的“叙述”变得摇曳多姿。
    可以这么说,老子的前现代生存哲学,经由许辉的思想阐发和现实引申,给我们以深刻的后现代启迪。当然,新著也并非尽善尽美,有些阐释语言还不够明晰,其中的“智语”也如老子的语言一样暧昧难解,“听雨花园笔记”和前文的契合度还可以进一步提升。但这丝毫不影响本书独特的思想艺术魅力和对后现代当下现实的重要启迪意义。

(文:陈振华)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