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

徽雕绝艺 巧夺天工

时间:2013/11/12

——古代徽州“三雕”艺术

师  晶

    徽州“三雕”是指在古徽州的一府六县(今我省的黟县、歙县、祁门、休宁、绩溪和江西省的婺源县)的区域内,附属于徽派建筑的木雕、石雕、砖雕三种民间雕刻工艺。数以万计的住宅、祠堂、牌坊、园林成为“三雕”的载体,同时“三雕”又使徽州建筑的风貌更具地方特色。它承载了徽州劳动人民的心血与智慧,是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的组成部分。“三雕”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世代相传,有完整的工艺流程,因其蕴含的地域文化气息而具独立存在的意义,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明清时代,徽商经济空前繁荣,构成了徽州建筑文化发展的坚实物质基础。徽商对家园建筑的工艺品位要求越来越高,客观上推动了徽州“三雕”工艺的发展。华美的木雕、淡雅的砖雕、粗犷的石雕是徽州古建筑装饰中的点睛之笔。徽州“三雕”与建筑整体配合,融汇了徽州文化中其他艺术门类,如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州砚雕、墨模雕刻等艺术特色。作为装饰徽派建筑的重要手段,其雕刻技法多为浮雕,杂有透雕、圆雕、线雕与多种技法的并用,雕刻工艺已到了“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的境界,产生了无数的艺术珍品,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徽州民间建筑的装饰艺术,是我国建筑艺术园地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不同于其他美术作品创作,“三雕”需服从宅屋主人对建筑、装修的总体设计追求,深受新安理学的影响,重视审美中的情感体验与道德伦理的自然融合。传统的徽州“三雕”作品中题材多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有民间传说、戏文故事、花鸟瑞兽、名胜风光、民情风俗、八仙和博古吉图等,强调了社会教化功能;也有“诗教”题材,以唐宋名家诗意创作的雕刻图幅。“三雕”融汇了秦汉以来中原文化民间艺术的优秀传统,在艺术特点上:构图饱满,平面造型与空间造型相结合,富装饰趣味和稚拙天真的艺术造型;画面注重张力,人物造型生动,动感强烈,同时吸收了徽州地域文化的丰富营养,形成了既玲珑剔透,又清新雅致的独特面貌,成为中国文化及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
    徽州“三雕”作品中多追求吉祥如意、安康和谐、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吉祥图案寄托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散发着徽文化的幽香,显示着国泰民安、家兴业成的向心力和艺术感。
    欣赏这些宝贵的民间艺术遗产时,心境和情操自然会得到升华和陶冶。继承徽派风格的“三雕”艺术品的优良传统,对振兴和繁荣安徽工艺美术事业有着积极的意义。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