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

周华锋:百年求艺道 一路播德馨

时间:2013/06/14

——阅《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萧龙士》有感

 

2012816,安徽省政府参事室、文史馆在合肥举办了《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萧龙士》一书的首发式。在首发式上,我第一次看到了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美术界称之为“大红袍”的大红硬套装帧并烫金署名的萧龙士画集。

对该画集的出版,我期盼已久。怀着崇敬和激动的心情,打开画集,从刘海粟、冯其庸所作的序,萧老20世纪20年代至80年代不同时期的182幅绘画和6幅书法作品,到萧龙士常用印章、萧龙士年表、目录,逐一拜阅,意犹未尽,后又展观数遍,愈觉余味悠长。画集诠释着一个“求”字,流露着一个“真”字,凸显着一个“德”字。

不断求索的一生

萧老生于萧县,自幼耳濡目染,深受“龙城画派”影响,而喜爱绘画。入塾启蒙,读书学堂,师范毕业,回乡任教,再考深造,又做教员,书画兼修,学识双为,而立之年,即名噪乡里。时与当地名家往来切磋,观摩前贤真迹,经徐州苗聚五引介,与李可染成终生莫逆。遂由李可染介绍,入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专插班学习,技艺精进。毕业后与王继述、阎泳百、王子云、李可染等共创徐州美术学校,任国画系主任。不惑、天命之年,佳作甚丰,游历愈远,结交名家甚广,先后在徐州、南京等地多次举办个人画展,义卖百余幅上品赈灾,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大展,先后求教于林风眠、于右任、叶恭绰、黄宾虹、沈尹默、陈之佛、傅抱石等名家。花甲之年,经李可染引荐,晋京拜谒齐白石,聆听教诲,结识不少画界名家,并于次年拜白石老人为师,画技更上层楼。此后,萧老求索不止,外出黄山、琅琊山等地写生,总结作画“十不”要领,并多次与刘海粟、李可染、李苦禅、许麟庐等探讨切磋书画艺术。

纵观萧老一生,他痴情于书画,拜师、访友,求学、求艺,永不停辍,不断求索。他之所以取得这样高的艺术成就,归其根本,是他一生不断“求”索的结果。

返朴归真的一生

萧老作品与生活紧密相联,真实反映生活,表达生活感受,抒发思想情感,日常所见之物在他笔下都有所反映,如:荷兰竹梅菊、牡丹、海棠、芦花、芭蕉、山茶花、老来红、鸡冠花、牵牛花、玉兰、灵芝、松树、顽石、葡萄、茄子、葫芦、辣椒、白菜、萝卜、芋头、蘑菇、黄瓜、南瓜、西瓜、苹果、番茄、枇杷、荔枝、寿桃、樱桃、花生、荸荠、高粱、玉米、莲藕、游鱼、青蛙、雄鹰、八哥、座雕、麻雀、蜻蜓、翠鸟、鸳鸯、雄鸡、水鸭、鱼鹰、螃蟹、老鼠、瓢虫等。即使少量的人物、山水画中,也揉入了柳树、小草、梧桐、木桶、独轮车、烛台、小桥、房屋等常见之物,这说明他一生热爱生活、仔细观察生活,把现实生活所见、所闻、所感倾注于笔端,才能创作出内容如此丰富、表现栩栩如生的上乘佳作。

萧老作品在真实反映生活的同时,也真实反映着历史。《支前》里的独轮车,前拉后推,逶迤而行,正如题记和题款所说:“此记四九年冬支援淮海战役实况”、“人民的功绩淮海战役支前”,它述说着那段“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独轮车推出来”的历史;作于1959年的《空中要粮》和作于1960年的《高产丰收》、《高入云霄》反映着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饥馑的人们对粮食的渴望。当然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

不断求索,师法自然,返璞归真,寓巧于拙,所见皆可成画,所感皆能成文,画文相映,书画共辉,趣味浑然天成,“真”当是其作品的最大特色,也是其艺术成就斐然的重要原因。从一定意义上说,画集更是萧老一生真实生活的缩影和写照。

德艺双馨的一生

萧老一生以德御艺,以艺彰德,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一提到萧老,了解和熟悉他的人都说,萧老的艺德令人钦佩,是学习的榜样,做人的楷模。这在他的画集中也多有反映。182幅绘画作品中,荷、兰、竹、梅占了百余幅,而以荷、兰为最,说明萧老喜好这些,称道荷兰竹梅的品格。荷之廉洁、清香、出污泥而不染、清白立身,兰之芬芳、幽香、淡然、高洁,竹之虚心、正直、有节,梅之傲骨、不畏严寒,都在萧老笔下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萧老在荷、兰上成就最高,荷之千姿百态、兰之飘逸婀娜,都在画集中有较多体现,齐白石、刘海粟、李苦禅等诸多大师对此都给予过极高评价,《红荷鸳鸯》由白石老题记:“弟子龙士画甚工”。

萧老一生授徒众多,皆能谆谆善诱,毫无保留,悉心指导,传授艺技的同时,于潜移默化中教化育人。画集中多有他与弟子合作的作品,亦有多幅赠送他人的作品。《蟹戏》题道:壬寅岁终为培生作,龙士灯下,王守志、肖志远在旁观;《香满人间》题道:幽香从此满人间,甲辰春分节,玉亭同志正之,七十四岁萧龙士写于泉城;《串串成果》题道:培生画友存念并希正之,龙士时年八十一于合肥;《八哥老少年》题道:长安同志留念,龙士年八十二作于合肥;《夏荷》题道:清泉同志正之,龙士年八十七画;《八哥雁来红》题道:经霜益艳,培生画友留念,龙士年九十二画。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可以看出,“人民艺术家”的称谓用在萧龙士身上,是多么恰如其分啊!在称道他人品和艺德的同时,也欣喜地看到他的艺技、品德得到传承,丁培生、萧承震、葛庆友等一批弟子们正在传承着老师的品德,发展着老师的艺技。这也看出萧老的教徒有方,影响深远。

萧老的一生是坎坷的,也是丰富的。他跨越两个世纪,三个时代。历经战乱之苦,饱受自然灾害,遭遇各种冲击,但他一生淡然处之,持操守节,不变其志,及至晚年尤甚。这是我所知道的“大家”共有现象。画集还收录了他90岁之后的六幅书法作品,人书俱老, “一生勤为本,万代诚作基”;“握笔应书民心愿,凝神当思国前程”;“为人之道,正直为要,近乎人情,合乎天理,以学生自居,以师长待人”;愈益散发出德之馨香。

积上等善,居中等名,享下等福;从高处立,往低处坐,向宽处行。这是萧老九十五岁时所书的座右铭。从画集中可以看出,从他人的谈话中可以听出,我也深深地感到:萧老的座右铭,他真正做到了!

附件: